正反:設立強積金制度對香港社會利多於弊

五月 26, 2011
Joe Chan

-易汶健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研究生

誰的強積金是好是壞
與其簡單地爭論強積金是好是壞,倒不如探討強積金對誰好對誰壞。

小僱主負擔增大
強積金對僱主的影響有輕有重。對大僱主來說,影響有限。不少大公司在推行強積金之前已經有公積金制度,而且不必硬性轉換至強積金。反而由於強積金只要求僱 主供款百分之五,較公積金供款還要低,有些公司藉機縮減供款,強迫僱員轉供強積金,導致僱員退休所得較少。計劃對對以往沒有為僱員提供退休保障的小僱主影 響較大。然而不能忘記的,是強積金可以跟長期服務金對沖,這等於為僱主省回部分解僱資深或辭退已屆退休年齡的僱員支出。

低薪僱員難受保
每月的強積金供款下限是僱主僱員各供百分之五,合共一成,而月薪少於五千元的僱員則不用供款,供款入息上限為二萬元。對高薪僱員來說,強積金根本不夠退休 開支,他們也會自行投資,以期獲取較強積金更高的回報。然而,低薪僱員沒有足夠餘錢額外投資,即使每月儲得幾百塊買股票或者外幣,最終回報又有幾多?有論 者指出退休金根本不是「包養過世」,還有個人儲蓄及保險、家庭支援、醫護保障、政府社會安全網。這是世界銀行提出的五項退休支柱。悲哀是是,如果維持現有 低稅制、剩餘福利模式、以及資本家主導的體制,不論是五條支柱中的任何一條,或者把五條湊起來,也未能支撐基層市民的老年保障。

強積金未能保護邊緣勞工、年長勞工和家務勞動者
強積金同時排除一大群零散工,例如小販。年長勞工也未能受惠於強積金。他們要麼超過六十五歲仍要工作,要麼在參與強積金時已經超過中年,年資短,取得的退 休金較少,要麼因為技能不夠而就業不足,當中估計多數過往的積蓄有限而且低收入。再加上絕大部分基金至今仍收取昂貴的受託人費、保管人費、投資管理費及行 政管理費等, 可以蠶食近半供款, 就算現時大眾高呼修改,而受託人開始減低計劃收費,也彌補不來即將退休的市民的儲蓄。而長期家務勞動者未能歸入強積金保障, 其中絕大部份為女性, 我們不能旨意丈夫一定會供養妻子, 丈夫積蓄未必足以應付妻子退休開支, 無收入積蓄的女性面對的困境較男性大。

就業零散化 弱者愈弱
因此,中短期來說,強積金對政府和投資行業有利,對大僱主及高薪僱員沒有大影響,對小僱主和基層僱員則中長期有害,日後反過來會拖累政府施政。在新自由主 義全球化的影響下,合約、外判、零散工愈趨普遍,跟老闆打一輩子工的事幾乎成為絕唱。高薪僱員或許覺得是好事,因為跳槽的成本不多,合約完結往往有酬金獎 賞,短暫失業也非大問題。但對基層勞工來說,他們一來人工本身不高,累積得來的強積金款項自然有限,二來他們的議價能力低,經濟衰退時往往是最先失業和最 受影響的一群,三來僱主可以用僱員的供款對沖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那就誠如勞工政策研究者蔡建誠分析,他們難以享受連續供款的好處,累算權益便會因僱主扣 回部分供款而大打折扣。這種退休保障只會令弱者愈弱,也表示對綜援及生果金的需要更大。

改善退休保障,更需改善長者保障
本文刻意不把人口老化的議題放在文首,這有別於一般評論,把人口老化看成洪水猛獸,沖垮各式各項社會保障。當然,香港老年人口比例上升是事實。根據統計處 最新人口推算,至2039年,每千壯年人要撫養454位老年人。這樣分類暗示65歲以上的人士完全失去工作能力,說白一點,就是長者是社會負累。我尊重長 者退休的決定,但這不代表他們失去勞動技能,假若他們身體健康,我們應鼓勵他們繼續貢獻社會。

結語:不能把強積金看成個別問題我們不能把強積金問題看成個別問題。強積金是整個社會保障的一部份,它的先天不足,是勞資關係懸殊,政商一體的產 物。改善強積金只是一個切入點,更根本的是勞工階層增強集體議價能力,打破行政主導,工商界控制的議會,失效的政策諮詢。我們當然要建議年長市民選取較保 守的投資策略,但同時要杜絕供款成為基金公司用來四處炒作的投資工具。搞不好問題的源頭,我們只是在妄想強積金如何能自我完善。

-陳文鋒 理財投資顧問兼操盤手

易同學這篇文章寫得很好,在學術上是沒有甚麼可以批評的,但是在實用性的角度來說,作為僱員的人士,或是將要畢業的同學們看了,或許只會對強積金存有一個負面的形象與誤解。以下的討論只會站在實用性的角度來說,請您見諒!

誰的強積金好壞有何干?
「與其探討強積金的好壞,不如探討強積金對誰好誰壞」這樣的分析角度將引領整個強積金制度的探討進入牛角尖。世上沒有完美的制度,制度出現必然產生得益者 和損失者,所以如果放大其中損失者而無視制度的得益者,是有失偏頗。更重要的是,強積金是香港市民現時的部分退休保障,相信強積金制度一時間不被取代,我 們不如探討總的來說香港市民是贏家還是輸家,可能更有意義。

政府藉強積金縮減退休保障之責任?
當年推出強積金計劃,當然政府沒有直接承擔市民的退休保障的問題,制度的推行可謂間接地承擔,使香港的退休保障擴大,你可言之不足,但並不為過。易同學你 談到風險的問題, 指出投資風險由參加的僱員承受, 風險難以攤分, 其實投資的風險已經經由基金內部透過持有不同的投資而攤分;再者, 僱員能夠選擇不同的投資組合從而決定投資組合的波動性, 並不如你所言僱員面對風險只束手無策。

低薪僱員難受保?
對於小僱主負擔較已有公積金制度的大公司負擔大我是同意的。但你談到「低薪僱員難受保」則值得商榷,強積金使低薪僱員從沒有保障變成開始有保障,是一個起 點與進步,當然具體上如何使他們受保得更全面保障的做法仍有待改善,這是香港政府處理長遠福利政策一個進程,不可一概否定。

低薪僱員沒有足夠餘錢額外投資,即使每月儲得幾百塊買股票或者外幣,最終回報又當然不夠,因此才有需要透過基金作投資儲蓄。而強積金是一個較長線而 且定額定期的儲蓄投資制度,對於相對沒有足夠餘錢額外投資和沒有投資經驗的低薪僱員,始終是一重最基本的保障。當然,香港人有拼博精神,政府只能幫一部 分,其餘的應自求多福,你想政府養你過世嗎?就算香港市民有此希望,政府的福利支出必成天文數字,這個想法實不理智。

沒有100%的覆蓋,這是過程,不是結果
這一群「參與強積金時已經超過中年、年資短, 取得的退休金較少,當中估計多數過往積蓄有限而且低收入」的市民, 當然是一個需要處理的問題。但這不代表強積金制度出現問題, 政府在開始時需要特別照顧這些「中途上車」的勞工, 開支會較大。但時間一久, 這些邊緣勞工會愈來愈少, 取而代之大部分市民都一直有參與強積金制度,邊緣問題便迎刃而解。

就業零散化,弱者愈弱
「令弱者愈弱,也表示對綜援及生果金的需要更大。」以前有一部分的市民打工幾十年,結果儲不到幾分錢,最後只能靠綜援度日。現在政府設立了強積金制度,新一代的人退休時或多或少會在強積金戶口有些錢去支持退休生活,或許也需要綜援,但對綜援的依賴應是減少的。

是否限制把退休基金拿去炒作?
至於你談到退休金在投資中虧本,剛屆退休之齡的人士在投資時一般應該持有較多的低風險投資,我們不應假設他們持有大量的股票基金。而你建議香港人可以投資 本土基建整體來說賺錢嗎?我不敢同意,回看本地地產商在兩次經濟衰退時都輸到吐血,論投資經濟,香港政府的 「人才」不比商業機構做得更好。再者,將近退休的人士如何從長線以十年計的本土基建項目中套現?可見此建議並不可行。

結語:制度不應以「完美」來量度又要馬兒壯,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回報要高,覆蓋要全面,成本要低,福利又夠?

在此引用著名基金經理黃國英先生的一段文字:「眼前不少中線投資機遇:地產股與樓價背馳、本地零售業興旺、收租股及REITs股價或會重估。看一萬遍《地產霸權》,也幫不到閣下由無樓變有樓。性格決定命運,發達先改性格──集中於眼前機會。戒怨!」

強積金雖有許多不足,但如果想改變甚至取消強積金制度,對香港整體穩定必然有極大的破壤。與其要追求一個完美的新制度,不如想想如何在現有制度中做得更好。

Our Blog. Stay informed with MPF.HK insights.

2025年5月1日取消強積金對沖

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宣布,將於2025年5月1日取消強積金對沖安排,這項新聞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強積金對沖是指...

滙豐恒生強積金流失百萬MPF

根據強積金研究機構《積金評級》(MPF Ratings)資料,截至今年3月底止,MPF資產累積至1.17萬億元...

永久離港 取回MPF

在MPF法定框架內,到底何謂「永久離港」? 「現行的《強制性公積金計劃條例》,並無白紙黑字列明,何謂『永久離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