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F資訊】十年積金表現的啟示 30/4/11
轉貼:iMoney智富雜誌—潮學積金
前兩天,我相約了幾個相識十多年的朋友敘舊,大家談起多年來各自的生活轉變,有的子女長大成才、有的在職場繼續打拼,也有朋友創業做老闆等,可謂「十年人事幾番新」。
其中,任職投資界的Herman有感而發說:「過去十年,香港經濟都經歷過不少風浪,好像2003年的沙氏、2008年的金融海嘯等。值得慶幸的是香港人每次都可以重振旗鼓,不久就能夠從危機中復原過來。」
聽到Herman的分享,我也答道:「強積金(新聞 – 網站 – 圖片)制度也推行了十年,其回報當然也隨經濟大氣候而有起跌。最近積金局(新聞 – 網站 – 圖片)發表的研究報告,分析過去十年強積金基金的表現。結果顯示,在扣除費用及收費後,整體強積金基金的平均每年淨回報為5.5%,而且無論任何一類型基金,平均回報均能跑贏同期每年0.7%的通脹率,為計劃成員的資產增值。」
回報愈高風險愈大
另一朋友建邦即追問:「那麼各類型的強積金基金中,哪一類型的基金回報最高?」我知道建邦一向投資於股票基金,而結果正好符合他的選擇,因為各類型基金種類中,股票基金的回報最高,每年平均回報達5.7%,十年累積回報超過75%。
Herman笑回應說:「我相信建邦也會知道,基金預期回報愈高,風險通常也愈高。」
我點點頭補充說:「Herman說得不錯,研究結果顯示,股票基金正好印證了這個投資原則,即股票基金的回報最高,其相對風險亦最大。此外,如果你想達致分散投資,就應該投資於相關性較低的資產,例如分散投資於不同地區或資產類別。」
我亦提醒建邦說:「其實強積金是長線投資,所以計劃成員毋須過分在意短期回報的波動,亦不應嘗試捕捉市場走勢。加上強積金每月定額供款,當市場處於低位時可買更多基金單位,高位時則減少購入基金單位,長遠而言拉勻買入基金單位的成本,從而達至『平均成本法』的效果;而回報亦具有『複息效應』的特色,即本金加回報連本帶利循環投資的效果,所以即使過去十年金融市場頗為動盪,但強積金制度整體上能夠抵禦市場波動帶來的衝擊,並為成員的供款增值。」
「研究結果亦反映投資決定直接影響我們的儲蓄成果,例如選擇股票基金抑或強積金保守基金,兩者回報相距很遠。所以,作為計劃成員的,應該多關心自己的強積金投資,因應自己的投資目標、個人承受風險能力、距離退休年期等,選擇切合自己的基金。」我續說。這時,Herman和建邦異口同聲道:「金教授,那就有勞你繼續向大眾推廣相關投資教育,讓普羅市民更了解強積金的投資要訣,從而作出更切合自己的強積金投資決定了!」
作者:金教授—積金大學創辦人兼校長
積金大學創辦人兼校長,專門教打工仔在悠長的強積金投資過程中,如何作出切合個人需要兼有根據的選擇及投資決定。本欄由積金局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