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積金半自由行於11月1日起實施,這個名為「僱員自選計劃」的新措施容許僱員一年一次把過往的僱員累積供款,一次過轉往心儀的強積金受託人。傳媒對此有廣泛的報道,令市民有機會檢視一下自己的強積金,且不論你喜歡與否,這措施總算令市民上了一個好的退休策劃課。
沒競爭沒選擇 無減價動機
對強積金的批評,主要是收費高而回報低。而收費高低與市場的開放有莫大關係。在半自由行之前,僱員只可在其任職公司選的強積金受託人中選喜歡的基金。除了 是轉工的一群外,大部分的強積金僱員是不可以轉換強積金受託人,這是市民對強積金制度最不滿的地方。因他們管理費是付了,但沒有選擇,也沒有回報的保證。 與自由社會的情況背道而馳,我也想不出有甚麼東西是付了款而沒有選擇的(如有相信是付給政府的稅,因為仍然未有普選)。
基金公司及銀行在沒有競爭,市民沒有選擇的情況下,自然沒有減價的動機,反正錢是收了,回報不用保證,有的可能是抱?「話知你」的心態,每年便可以收取數 十億的管理費,這對金融海嘯後受沉重打擊的金融業尤其重要,因為它們於銷售金融產品方面困難重重,強積金卻自動把佣金送上門,當然不願減價,可憐的是市 民。
僱員也不是全無責任,大部分人對強積金內的選擇一竅不通,也極有可能不會看一看其表現如何,很多時到有報道指強積金見紅,便參與批評一番,自己卻沒有負上相關的責任,其實市民放在比較手機功能所花的時間,可能比起金額更大的強積金為多呢。
轉換需6星期 空窗期過長
積金局正希望透過資訊的透明度及增加選擇,如設立最低收費的基金,令收費向下調。當市場的競爭增加時,僱員多了選擇,強積金受託人,特別是表現在一般以下 的,不得不在價格上反映出來。這有點像手機網絡商,大家一定會感到可自由選擇網絡商的好處,不同的網絡商有不同的收費及服務水平,總之各從其類。
相信半自由行後,會令一些表現不佳的強積金受託人感到壓力。以現時強積金的資產值3,800億元,平均每人有約16萬元結餘,僱員可以把以往的供款轉移, 即8萬多元。假設有20%的僱員「轉會」,總金額接近400億元,即是那些基金公司一年內多了400億元的生意(當然亦會因轉出而少了生意),多了競爭, 自然可以汰弱留強。
競爭是令強積金管理費向下調的最佳方法,可惜強積金半自由行遲了近兩年才實施,市民總算可以用腳把不稱職的強積金受託人踢走。可惜在半自由行的制度下,整 個轉換過程要6至8星期才能完成,當中有一個買賣空窗期,其間強積金僱員是在未知價的情況下由舊的受託人賣出基金,再把款項交給新的受託人,由新的受託人 買入基金。由於時間不短,絕對有機會高買低賣,以今天的科技而言,時間實在太長。而且在一賣一買的時候,會有差價出現,就算是買回原來的東西,這差價已令 僱員蒙受損失。
促全自由行 回報掛?收費
舉例說,一位僱員的戶口有款項16萬元,一半是自己的供款,一賣一買時如果有1%的差價,成本便是800元,因此在轉會時不要太?眼於一些優惠,因為你轉會時的款項不是小數目,要仔細分析後才下決定。
當僱員有了選擇強積金公司以至選擇基金的經驗後,實在應加快推出全自由行。如果超過3年的時間,我認為不可以接受。當有了全面的競爭後,收費可望再下調。
積金局建議為強積金的收費設立上限,其實強積金收費不止管理費一項,其他收費包括購買費、撤離費、買賣差價等要計算起來並不容易,僱員可在積金局網頁的「基金比較平台」一項加以比較。
當為收費設頂、設立最低收費,及全自由行都未能令收費下調至國際的水平,政府宜改變基金收費的模式,引入與回報掛?的收費。基金公司只可以收取一個最低的 收費,如1%,當回報有一定的成績才可以收取較高的收費,此模式一定引起很大的爭議。但細心地想一間受託人沒有表現時,為甚麼僱員要付管理費給你?這只對 成績差劣的受託人有影響,有表現的不用懼怕。積金局也大可持續把有很多不稱職基金的受託人趕走,再有表現時才可入場。
香港不少商場也用此模式以保障發展商的利潤及商場人流。既然市民對付款卻得不到回報的模式不滿,政府也當考慮新的基金收費模式,因為這個場是政府管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