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金局正向市場諮詢,以便了解哪些產品適合新加入強積金(MPF)內;但業界對於監管機構暫拒放行引進新興市場等高風險基金,皆表反對。
積金局主席胡紅玉昨午首次與基金界會晤,回顧強積金10年發展。目前行內最關注的,是局方諮詢市場人士宜新加入哪些投資工具作退休金;不過,在未有結論前,受託人不滿監管機構把上落大的基金拒諸門外,主因是擔心目前基金側重成熟市場,像歐美日等股市表現劣績斑斑,或會埋下投資炸彈,長遠潛藏的隱患不比發展中市場低。
香港信託人公會主席劉嘉時認為,強積金成員主要面對兩大風險:首先,港人愈趨長壽,強積金不夠應付晚年生活所需;其次,若投資組合過於保守,一般回報難以跑贏通脹。
身兼銀聯信託董事總經理的劉嘉時,贊成強積金宜增加新種類,例如開放A股等新興市場,引進醫藥護理等行業產品、單一市場基金等,最重要是作好投資者教育,並非像家長式般,篩選基金是否適合。
劉嘉時續指,現時監管機構審批基金的過程,似乎有別於慣例,過往只要新產品符合強積金條例,未有超越框框便可闖關,惟如今卻另有尺度,例如有關方面深感服務提供者有太多基金、又或顧慮風險過高而拖慢了批核程序等。
她建議,對於風險較高的基金,可在單張以較顯眼字眼作說明,提高警示;甚至對於年過半百者,限制其涉足單一股票基金在某一比重。
香港投資基金公會主席吳家耀強調,會搜集成員不同意見,以作反映,畢竟強積金的投資普遍長達20到30年,按理可承受股市的高低波幅周期。
投資基金公會執行董事黃王慈明補充,歐美等發達國家,經濟增長動力遠不及中印等新興市場,監管機構不宜只憑倒後鏡模式,審視基金過往的成績,或因過分憂慮上落波幅大而窒礙供款人的選擇權,這種做法有違開放市場競爭。
積金局則回應,正搜集意見,會集思廣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