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港通脹升?,市民都在談論如何在通脹高企情況下為資產增值,一篇積金局今年年初的文章大概可為要為MPF 作出部署的市民提供些?示:
農曆新年將至,早幾天我跟太太及鄰居陳先生兩夫婦相約一同出外辦年貨。陳太一邊走,一邊搖頭對我們說:「今年物價高漲,不單柴米油鹽樣樣加,就連賀年食品及年花也加價,看來今年新春的花費也不少呢!」
陳先生一向很留意財經新聞,聽到陳太所說,他便一本正經地回應:「今年許多經濟分析都指出通脹是全球大趨勢,我們自然不能倖免。早前我看到財經專欄,建議投資者今年應投資於高增長的資產,甚至連強積金也應該投資於股票基金,以求跑贏通脹。金教授,你認為這說法正確嗎?」
作為計劃成員之一,我當然理解投資者期望強積金回報率能夠跑贏通脹,令購買力有所增長。不過我也向陳先生解釋說:「強積金是世界銀行倡議的五大退休保障支柱之一,屬於長線投資,所以目標不應只是短期內跑贏通脤。再者,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投資目標,投資策略也會因應個人情況而有所不同。而且投資產品的價格可升可跌,大家不應只著眼於追求高回報而忽視風險,還要考慮其他因素啊!」
就強積金投資而言,計劃成員應該根據自己的投資期長短(即距離退休時間)、個人投資取向,以及為退休所作出的其他儲蓄等因素,衡量自己承受風險的能力,並在自己可接受的風險水平內作出投資選擇。
先談投資期,一般來說,年輕的計劃成員距離退休的日子尚遠,擁有較長投資期,原則上,他們可以把強積金投資於較進取的基金,例如股票基金,以換取較高的潛在回報。即使短期內市場逆轉,計劃成員仍可以透過較長的投資期來抵銷因市場波動而產生的風險。相反,若以我和陳先生的情況,由於我們距離退休只有短短數年而已,為避免市場的短期波動打亂退休安排及預算,我們應該選擇較低風險的基金,例如保證基金或債券基金,以求持盈保泰。
此外,個人投資取向也影響計劃成員的風險承受能力,這通常與個人性格、過去的投資經驗及投資目標等因素有關。以陳先生為例,他一向有投資股票的習慣,偶然也會進行短線買賣,因此,他對風險的了解及承受程度比一向不擅投資的陳太,應該會稍高一點。
當然,大家為自己退休所作出的儲蓄或投資,並不限於強積金而已。當大家作出投資決定時,也可以一併考慮其他儲蓄或投資的情況。如果你已經有一定的退休儲備或投資,或可考慮較進取的強積金投資,以換取較高的潛在回報。
聽了我的解釋,陳先生笑著說:「總而言之,追求高回報抗通脹之餘,也要懂得衡量風險,量力而為,對嗎?」
我點點頭,再打趣地回應說:「你說得不錯!不過,我估陳太剛才說現在百物騰貴,弦外之音是要提醒你,應該是時候增加『家用』了!」
(署名)
積金大學創辦人兼校長
iKnowledge:通脹風險(InflationRisk)vs價格風險(PriceRisk)
投資過程中,投資者往往要面對不同種類的風險。其中,「通脹風險」是指投資回報率有機會追不上通脹,令購買力被削弱;而「價格風險」則是指因投資產品價格波動所帶來的風險。
要對抗「通脹風險」,投資者多會選擇投資在預期回報較高的產品,例如股票。不過,潛在回報高,價格波動的風險相對也會較高,導致「價格風險」上升。相反,一些潛在回報較低的產品,如銀行定期存款,價格波動較小,但就有機會敵不過通脹,造成「通脹風險」。因此,我們作出投資選擇時,應小心作出平衡,從而選擇適合個人需要的投資產品或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