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強積金學習親子理財 (1)

五月 4, 2013
Joe Chan

為人父母的打工仔可能都有類似經驗,每次細閱強積金資料或銀行戶口月結單時,子女都會跑過來好奇地問過究竟,或許你第一個反應是煩上加煩,其實有沒有想過這是一個好機會,讓子女從小認識妥善理財的重要性,避免他們將來投身社會後成為「窮忙族」或「月光族」?

先糾正子女財富概念

子女看到強積金資料及銀行戶口月結單,第一個問題往往是「這些是甚麼東西?」這時候你可能會答,強積金資料是關於退休儲蓄,而銀行戶口月結單則是顯示日常儲蓄的資料。其實簡單來說,這兩項都是與金錢及儲蓄有關的事情,不妨以此作為起點,糾正子女常見對於財富的誤解。

新 一代父母都習慣給予子女零用錢,小朋友一般會把這些零用錢購買想要的物品,久而久之便會混淆了想要及需要兩種概念。又因著每月定時定候都會收到零用錢,令 子女以為金錢是源源不絕,結果養成慣性消費的習慣,到日後擁有信用卡時,便很容易陷入過度消費引致累積大量卡數致無力償還的惡性循環。

要重新建立子女對財富及消費的正確概念,先要解釋金錢是父母辛勤工作賺取的,而不論強積金及銀行戶口儲蓄,目的都是為家人帶來更好的生活及保障,因此應好好珍惜手上零用錢的一分一毫。

第一步便要留意使用金錢的方式,不少父母都會把零用錢儲落子女的八達通給他們使用,但相對現鈔,八達通因使用方便,更容易引致過度消費。因此父母應鼓勵子女每次使用八達通付款時,必須注意八達通的餘額,並隔天利用港鐵站的查閱機,了解並記低最近消費情況。

認識消費與投資的分別

不少大人也會混淆需要及想要的分別,更何況是小朋友。要弄清楚這兩種概念其實很簡單,食物、水電、教科書都是我們需要的生活必需品,而玩具及零食等小朋友熱衷消費的物品,其實都屬於想要的範疇。

但 要留意在廣告威力下,一些本來屬於需要的物品,都可能會變為想要的奢侈品。例如一對平日運動穿著的波鞋,在品牌代言人及廣告宣傳效力下,不論大人或小朋友 都可能由選擇滿足基本運動需要的波鞋,轉為付出更多金錢購買標榜高科技兼限量版的貴價波鞋。所以向子女分析需要與想要的分別時,亦要講解接觸廣告訊息時要 細心分析,避免受到廣告影響誤以為自己需要某一件產品。

與子女討論消費概念時,可能小朋友會問父母每月把部分收入投資強積金、基金或股票 等投資產品,其實都是在花費金錢。遇到這問題,可以先簡單介紹投資是有效為儲蓄增值的方式之一,而衝動式消費購買的物件,往往轉頭便會貪新忘舊,結果白白 消耗手上的資金。再就此話題進一步向小朋友講解儲蓄之道,下一篇將向大家分享一些適合小朋友的記錄消費及儲蓄方法。

Our Blog. Stay informed with MPF.HK insights.

2025年5月1日取消強積金對沖

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宣布,將於2025年5月1日取消強積金對沖安排,這項新聞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強積金對沖是指...

滙豐恒生強積金流失百萬MPF

根據強積金研究機構《積金評級》(MPF Ratings)資料,截至今年3月底止,MPF資產累積至1.17萬億元...

永久離港 取回MPF

在MPF法定框架內,到底何謂「永久離港」? 「現行的《強制性公積金計劃條例》,並無白紙黑字列明,何謂『永久離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