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為成功推出強積金制度,宣傳上,令僱員產生「強積金就是退休保障」的看法,致現時社會對強積金缺失怨聲載道,連曾任強積金諮詢委員會主席的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亦轉變態度,全力推動「全民退休保障」計畫的實施。他認為各種退休福利制度要相互配合,方能在不加重政府負擔的同時,惠利於民。 擔任諮詢委員會主席8年之久,周永新強調,強積金作用有限,是計畫設計之初就存在的事實。他表示薪金替代率達40%方為理想的退休保障,但強積金平均薪金替代率僅為22%,而收入較低人士的替代率更低,但當年為令市民普遍接受該計畫,「不是很強調這點」。 *反對退保方案改名* 現時強積金計畫實施十餘年,回報不佳等問題逐漸浮現。市民多數認為當初政府強調強積金是退休保障,如今感覺受到欺騙。周永新認為,現行強積金制度存在幾個較為嚴重的問題,其中之一是管理費過高。 雖然管理費幾經下調,但以現時逾6000億元的強積金規模而言,平均1.75%的管理費水平仍過高。 然而,多數受託人卻沒有提供與管理費對等的服務。受入息水平及入息上限等限制,個人強積金規模大多在數十萬元水平,根本無法吸引受託人細心對待及妥善管理。更重要的是,多數民眾並無相關理財知識,很容易造成「年年蝕錢」的現象。 周永新表示,強積金雖屬於「退休保障五大支柱」之一,卻無法獨立支撐退休生活,需有「基礎打底」,再通過其他支柱配合方能發揮作用。他認為,全民退保計畫正是「基礎」,但不同意會加重政府負擔。可是,有強積金的「失敗」在先,增加其他名目的供款亦將引發民怨。他建議將現時生果金轉為老年金,並根據預期平均壽命的變化調節發放機制,而生果金這一既有福利,政府可以負擔。 日前政府公布諮詢文件,將退保方案中的「全民」及「非全民」兩類,改名為「不論貧富」及「有經濟需要」,周永新對此十分不認同。他認為若非要用此描述,可改為「不論貧富,全民共享」及「經濟需要,審查甄別」,以減少誤導成分。他認為亟需解決全民退保問題,以令其與其他制度相互配合,屆時再提強積金制度的改善,較易得到市民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