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積金僱員自選安排(半自由行)已實施2個多月,但轉會人數偏低,而強積金基金收費未見下調跡象之餘,甚至不 跌反升。駿隆強積金顧問行政總裁蕭美鳳昨表示,半自由行後強積金基金收費反彈,是由於新基金推出不足2年無需上報收費,加上現時部分基金優惠期完結,令收 費水平出現上升。
積金局推行半自由行有意促進市場競爭,從而令收費下調,但反映基金收費的基金開支比率(FER)卻由去年10月歷史低位1.73%,在半自由行實施後回升至現時1.75%,令人懷疑該措施成效。
大基金不減費 FER變動微
蕭美鳳解釋,FER反升0.02個百分比,是由於計算以加權方式處理,資產規模大的基金不下調收 費,只有低資產基金下調並不會影響整體FER,而且近2年推出的多隻低收費基金未需將資料上報積金局,在收費比較平台上未能反映變化,故FER未見下跌。 收費跌停回升,則由於市場上部分基金的減費優惠期屆滿,間接調高了基金收費。
她續指,2011年推出的基金將於今年公布FER,預料FER會有較大跌幅,但跌幅未必可達10% 以上。相信明年中部分低收費基金上報資料後,有關變化會反映在收費平台,但資產量在首10位基金已佔市場總值的20%,規模大,短時間難以減低收費,認為 要達到積金局建議的1%FER水平仍需一段時間。
至今僅少於2%成員轉移供款
積金局參考澳洲經驗後預料實施半自由行初期會有10%強積金成員轉移供款,蕭美鳳指,半自由行實行 至今僅有約3萬個基金戶口作出轉移,佔成員總數少於2%,低於早前預期。認為是由於當局宣傳有誤,聲稱讓打工仔「自己話事」,但其實現職供款一年內無自主 轉換權,不是真正「話事」,打工仔期望落空後,轉會意慾頓時減低。而且轉移過程需時6至8星期,過程繁複;在推出新監管指引後,初期影響中介人營運,亦減 低其接觸成員的意慾。由於事實與期望有落差,令不少成員卻步。
應建立中央資料庫增透明度
要完善強積金制度,蕭美鳳表示,現時已有發展全自由行的基礎,例如中介人可得到監管,加上建立端對端電子過戶平台過程加快,將可減少繁複的文件處理過程。
同時,應建立中央資料庫,讓打工仔可一目了然所持強積金戶口及持有資產,無需先向積金局取得名單後,再向強積金供應商查詢資產數目。
她不贊成限制每人只可擁有2個強積金戶口,認為不符自由經濟原則;亦不贊成訂立收費上限,由於業界會按上限收費,產品競爭力減少,未必可行。
市民對強積金的印象偏向負面,蕭美鳳指,推出半自由行已提供框架,讓各界看到強積金的問題所在,有助實行全自由行,建議政府建立中央資料庫,提供透明度,而加強監管方面已準備好,推出全自由行只在於電子平台的面世。
全自由行能否通行亦有其他考慮,蕭美鳳指,現時僱主可用其供款所得回報抵銷僱員的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是推行全自由行的阻力,但遣散費等與強積金的關係其實不大,理應分開處理,方可討論全自由行,但遣散費涉及勞工法例,若要跨部門處理便涉及政治議題,有一定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