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金有道》問:作為一個已投身社會工作數年的80後,我以往較少理會個人的強積金投資,身邊朋友對這方面的認知亦不多。但隨著年紀漸長,眼見自己的強積金投資已開始越積越多,我覺得應對個人的投資著緊點,可否給予我一些強積金投資的意見?
答:很多剛投身職場的年輕人,都錯誤地認為強積金及退休是很遙遠的事,所以都不大重視強積金投資。其實,強積金是市民退休保障的三大支柱之一,大家應未雨綢繆,盡早為退休生活作準備,確保日後可享有舒適安穩的退休生活。
我們去年九月曾進行一項以本公司成員為對象的投資行為研究,結果發現有近30%年齡35歲以下的年輕人出現投資錯配的情況,選擇過份保守的投資組合,將大部分資金投資在保證基金或保守基金等。事實上,80後有的是時間,而時間就是本錢,可考慮將大部分強積金投資投資於進取型基金,例如股票基金。雖然股票基金風險較高,基金表現上落波動大,但潛在回報亦較高。年輕人距離退休還有三、四十年時間,可能會經歷數個經濟週期,投資年期越長越有機會抵銷投資回報受短期市況波動所帶來的影響。若果年輕人集中強積金投資在回報較低的保守基金,便可能錯失獲得較可觀回報的機會,再加上複式效應,投資錯配的影響可能更大。
你可能會問,為甚麼投資年期越長就有機會抵銷短期市況波動對投資回報的影響?這因為強積金屬定期定額供款,投資年期越長就越能享「平均成本法」的好處。「平均成本法」的運作,是當基金價格上升時,會買入較少的基金單位,反之在價格回落時,則可買入較多的基金單位,拉勻了投資的實質平均成本。「平均成本法」對投資於價格波幅大的股票基金更見效益,對擁有長投資年期的年輕成員來說無疑是一大優勢。
另外,我亦鼓勵年輕人考慮作額外自願性供款,因為只需每月多作一點額外供款,持之以恆,透過平均成本法及複式效應,便可累積更豐裕的退休儲備。以下例子*將有助大家更具體地理解:
以一名月入2萬元的25歲僱員簡單計算,距離65歲退休年期為40年,每月與僱主的強制性供款合共為2000元,假設年回報率為2﹒5%,在不計及加薪、通脹或扣除基金收費等因素下,退休時強積金資產總值約為164﹒6萬元;在所有假設不變,若計劃成員每月額外增加供款500元,退休時的資產總值將達到205﹒8萬元,兩者相差達41﹒2萬元,退休後20年內每月的生活費便可額外增加1716多元,這可反映作自願性供款的好處。(請注意,此乃假設性例子並僅供說明之用,與實際情況可能有差別。)
《友邦退休金管理及信託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暨執行董事 謝佩蘭》